从外卖小哥,到直播大V,灵活用工的进化之路!发表时间:2020-03-23 10:00 The evolution of flexible employment.
广义的灵活用工如下图主要包括了:兼职、劳务合作、自雇合作、劳务派遣、短期合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种用工方式。 阿特金森博士于1984年提出弹性企业模型,他将企业的人力弹性分为两种类型:数量弹性和职能弹性。
数量弹性是指,企业面临市场和生产需求变动时,能够及时改变人力投入的数量与种类,不因变动而产生人员不足或过剩时代,使企业保持生产人力的最佳适量。这次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受到的冲击尤为巨大,大量餐饮公司裁员,就属于数量弹性。
职能弹性是指,企业发展员工技能,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工作内容,以便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与产业变化。
阿特金森博士根据这个理论将一个企业中的劳动力分为核心员工群和外围员工群两个部分,形成弹性企业模型。
核心员工群直接从事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关键性工作事务,其拥有企业本身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备的主要工作技能,且不断接受企业的要求学习新技能,提供自身的生产力。这部分核心员工群,企业的态度一般是以全职性的长久雇佣方式来保障其就业安全。
外围员工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辅助核心员工完成各项作业流程,其从事的工作内容也大多是相对简单的、范围狭窄的,通常工作的自主性及技术层次较低,具备短期内可顺利培养起来的半专业或非专业技能。因为即使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知识背景,也可比较轻易地进入这项工作,故外围员工是高替代性的人员,因而其工作保重也较为脆弱。 我们可以关注到,目前灵活用工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外围员工群体,例如滴滴平台上的快车司机,美团平台上的外卖小哥等。
但是借鉴全球的灵活用工发展趋势来看,灵活用工远远不限于外围员工群的用工配置。
2011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动发展,智能手机的革命与4G技术的成熟带动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与繁荣,在这期间,抓住机遇的多家公司成为了巨头,其中滴滴、美团这样的公司能达到今天的市值和地位,很难说跟灵活用工无关。 而如今,2020年,我们正在进入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企业内部生产链的分解,灵活用工的的岗位特点是在不断“上升”,甚至部分会和核心员工群重叠,这次疫情期间,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上了不少直播课,这些大咖们很多都是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在和平台进行合作,完全可以想象,未来,企业的核心部门中,财务、运营、顾问、甚至业务部门都会出现大量的灵活用工人员。 举个近两年非常火的栗子,社交电商大家应该有所耳闻,拼多多,云集,环球捕手都是行业的收益者,社交电商模式一大特点就是,平台与个人店主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居间服务,个人店主作为居间人,促成了消费者与社交电商平台购买合同的成立,社交电商平台作为委托人按照约定向个人店主支付报酬。这种模式下,企业大部分的营收并非来自于企业的员工,而是来自于外部的个人店主,放在传统行业是很难想象的,但就是这种类似病毒式营销的模式,让拼多多短短四年时间完成上市,并在19年市值一度超过京东,成为国内第二大的电商平台。 当然京东也没有坐以待毙,立刻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取消快递小哥底薪,变成合作制多劳多得,从这个时候开始,公司营收、净利润就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股价也取得大幅度提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灵活用工模式对于企业人效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